清後期,道光皇帝深感自己已經力不從心,在建立儲君的事情上日夜焦慮。諸皇子之中,他最看重持重仁義的奕詝和智勇多才的奕欣,在立奕詝為儲君的同時,下旨封奕欣為“恭親王”。道光駕崩,奕詝即位,是為鹹豐。鹹豐帝與恭親王之間由原來的兄弟之爭,變成了君臣之隙。時事突變,京城告急,鹹豐帝倉皇之中留下恭親王打理外事,自己攜後妃離開京城出逃。恭親王在列強的刺刀和威逼下簽訂了一係列喪權辱國的條約。鹹豐帝在屈辱哀痛之中,將朝政交給了兩宮皇後及“顧命大臣”,絕望地撒手人寰。兩宮太後聯合恭親王,用計將顧命大臣們調虎離山,奪回了朝政大權。恭親王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開放口岸,互通貿易;學習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數年後,病入膏肓的大清終於迎來了回光返照似的“同光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