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啟示錄DVD,Apocalypse NowDVD,好影視DVD專賣店-www.rutenmall.com
歡迎來到露天商城! 會員登入免費註冊/加入會員
以下*標為會員必填資料:
  *
  *
  *
  *
    【此項可留空不填】
  *【以09開頭+後8位】
  * 常用郵箱

現代啟示錄DVD,Apocalypse NowDVD,好影視DVD專賣店-www.rutenmall.com

首頁 > 藍光光碟/BD> 其他藍光
藍光原版【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1979年
直購價:NT$1800
  • 發音:英語發音
  • 字幕:中文字幕
  • 碟數:4
  • 集數:全集
  • 介質:BD
  • 包裝:全新盒裝
  • 運費:NT$150
  • 運送方式:貨到付款
數量:
溫馨提醒:支持黑貓宅配,全家、萊爾富、711門市!
  • 拍賣檔案
  • 問與答(0)
劇情簡介

SJ-0819B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40周年紀念4K修復版)(4BD)(第二版)
【獨有原版及全中文導航雙模菜單】尊享獅門美A區4K+藍光六碟豪華4K修復版、獅門美A區三碟完全曝光版雙版藍光復合版本,萃取3區、英2、日2、法2、泰3等各區DVD素材精華,碟一全新最終剪輯版正片,碟二完整還原原版無縫雙Title功能打造劇院公映版及重生版一碟雙版,雙碟正片均附杜比全景聲7.1.4沉浸式高清無損原音(4K版獨有),集成上譯經典國配,官方中英法西日泰文字幕,漢化重生版評論並於碟三碟四完整整合獅門六碟版藍光/英2DVD/法2DVD/3區DVD十數小時超海量完整花絮內容(含重要紀錄片《黑暗之心》),皆附獨家全程中文字幕
最終剪輯版(碟一):英語DD-Atmos 7.1.4 法語2.0-96 國語2.0-192 日語2.0-96 泰語5.1-384 
劇院公映版(碟二):英語DD-Atmos 7.1.4
重生版(碟二):英語DD-Atmos 7.1.4 法語2.0-96 國語2.0-192 日語2.0-96 泰語5.1-384 英評2.0-192
最終剪輯版(碟一):英 法 西 中簡 中繁 日 泰 
劇院公映版(碟二):英 法 西 中簡 中繁
重生版(碟二):英 法 西 中簡 中繁 日 泰 中簡評
碟三:
※編劇約翰米利厄斯訪談 49:45
※對話馬丁辛及弗朗西斯科波拉 59:26
※弗雷德魯斯:選角漫談 11:44
※空中水星劇場:黑暗之心--1938年11月6日 36:34
※短詩《空人》 16:56
※額外場景 03:03
※遺失的片段 26:28
※幕後特輯 06:06+03:55+17:57+04:09+04:06
※5.1環繞聲之誕生、05:54
※《現代啟示錄》:鮑勃·穆格電子合成原聲(靜態圖)
※影片之音樂、音效、最終混音 14:46+15:22+03:09
※《現代啟示錄》:當時與現今 03:44
※2001年戛納電影節科波拉訪談 38:35
碟四:
※黑暗之心 01:36:00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與史蒂芬·索德伯格於翠貝卡電影節問答 47:34
※超級8毫米幕後片段 21:39(無對白)
※斜角鏡頭:查斯·格雷森與《現代啟示錄》 31:44
※《現代啟示錄》:以杜比視界及杜比全景聲重制傳奇 02:50
※《現代啟示錄》:40年之旅 02:21
※梅耶音響:感官聲學技術 03:51
※與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共賞約翰·米利厄斯劇本節選(靜態圖)
※情節串聯板集(靜態圖) 
※精彩劇照(靜態圖)
※行銷文庫(靜態圖)
※導言 02:33(英2DVD)
※首映記者會、發行人訪談、重映記者會 52:10(法2DVD)
※真正尾聲:30年後 01:06:14(3區DVD)
影史傳世經典,海量素材全新打造
導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編劇: 約翰·米利厄斯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主演: 馬丁·辛 / 馬龍·白蘭度
現代啟示錄 Apocalypse Now (1979)
導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編劇: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約翰·米利厄斯 / Michael Herr
主演: 馬龍·白蘭度 / 馬丁·辛 / 羅伯特·杜瓦爾 / 弗雷德裏克·福瑞斯特 / 山姆·伯頓斯 / 哈裏森·福特
類型: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法語 / 高棉語 / 越南語
上映日期: 1979-08-15
片長: 153 分鐘 / 202 分鐘(Redux version)
又名: 當代啟示錄 
劇情簡介
越戰後期,美軍上尉威拉德(馬丁?辛 Martin Sheen 飾)奉命沿湄公河而上,搜尋脫離美軍在柬埔寨建立了自己的王國的科茨(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飾)上教,將他帶回或殺死。科茨上教曾經是美軍在越戰中的英雄,戰功赫赫。然而,忽然有一天,他失蹤了。隨後,情報指出他在柬埔紮建立了自己的王國,自己的軍隊,專門反對美軍。
威拉德與幾名士兵一路沿河而上,途中他們目睹了種種暴行、殺戮,目睹了無論美軍士兵還是當地人在長期的戰爭中精神扭曲,做出的種種非正常的行為,威拉德感到了極大的震撼。
威拉德最後在柬埔寨科茨的王國中被當地人捉住,見到了科茨。然而,科茨竟欲求一死,叫威拉德將這裏炸為平地……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劇情介紹:越戰期間,美軍情報官員威爾德上尉奉命除掉庫爾茲上校---一個叛逃美國軍人。接到命令後,威爾德率領小分隊,冒險乘小艇深入柬埔寨。在一處偏僻的熱帶叢林裏,精神失常的庫爾茲上校以其嗜血成性的殘暴統治著當地土著居民,成為當地人盲目崇拜、迷信的圖騰,他在叢林中建立了一個恐怖王國。隨著小艇潛入到柬埔寨深處,威爾德一行人似乎捲入一個超乎現實、徹底瘋狂的世界,淹沒在人類靈魂最黑暗、卑劣的陰影裏。
關於《現代啟示錄》你應該知道的11件事
1 喬治·盧卡斯最初確定是《現代啟示錄》導演,他從約翰·米利厄斯手中拿到了劇本。盧卡斯最初是計畫把電影拍成半記錄片的形式,地點設在戰爭依然如火如荼的越南南部。
2 弗蘭西斯·福特·科波拉本來是電影的執行製片,試圖和華納兄弟做成製片計畫的生意,交易不成之後,他開始投入到《教父》(1972)的拍攝中去。
3 1977年西貢淪陷,盧卡斯已經在忙於拍攝他的《星球大戰》,而米裏烏斯對該片毫無興趣,盧卡斯於是把執導該片的大權交給了夢寐以求的科波拉。
4 科波拉自認為馬龍·白蘭度對約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一定很熟悉,並且認為他是電影的不二人選,滿心期待著這位傳奇演員的出現。沒想到白蘭度從來沒有讀過《黑暗之心》,甚至不知道其詩句。
5 更糟糕的是,白蘭度已經嚴重發胖(柯茨在小說中反復被描述為一個瘦骨如柴的高個子)。於是,科波拉決定把白蘭度拍攝成人高馬大、殘忍野蠻的樣子,並且確保鏡頭裏不能出現白蘭度隆起的將軍肚。
6 威拉德在他的賓館房間裏獨自醉酒這場戲裏,馬丁·辛確實已經醉了。電影中能到的辛醉酒的舉止是他的真實反映。當辛打碎鏡子,正如電影中展示的那樣,他的確傷到了自己的手。
7 科波拉為該片拍攝了將近200個小時的電影膠片。原拍攝計畫是六個星期,結果持續了16個月。其中為了拍攝颱風大破壞這場戲,就延遲了好幾個月。
8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在電影拍攝期間減重100磅。
9 科波拉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剪輯《現代啟示錄》,當快要剪完時,他意識到馬丁·辛應該為電影增加一些敘述性的畫外音。然而當時辛根本抽不出時間來配音。科波拉讓他的兄弟喬·伊斯特伍茨來幫忙。
10 在1976年辛拍攝期間突發心臟病時,伊斯特伍茨也為辛充當了替身。但伊斯特伍茨並沒有在因為他的工作而在演職員表上留下名字。
11 1979年5月,該片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成為史上第一部獲得此項大獎卻尚未完成的影片。由於戛納評委會意見無法統一,於是與施隆多夫的《鐵皮鼓》共同分享最佳影片獎。
穿幫鏡頭
·連續性:柯茨被殺後,威拉德翻看他的手稿,紙張的厚度有變化。
·事實錯誤:一架Huey直升機最大限度的重量是10,500 磅。對於這種機型而言,要想拉起一艘河裏的油船(PBR),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這些船怎麼也有15,000到19,000 磅。
·連續性:船上的遮蓬被摧毀之後,被一些大型的葉子取代。當他們在橋下的時候遮蓬又出現了。在隨後的一組鏡頭之後,遮蓬再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葉子。
·發現錯誤:“Clean”要放母親寄來的錄音信的磁帶,拿出了一個磁帶答錄機,裏面並沒有電池。
·發現錯誤:當威拉德在讀一些關於柯茨的新聞報導時,其中一篇文章的內容是西德、伊朗和美國關於核能源問題之爭的。這與柯茨毫無關係。
·時代錯誤:在柯茨個人檔案中記載他的榮譽,其中有一條是策劃了一次慶典活動(或者是閱兵儀式)的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的飛行,時間是在“1965年8月30日”。然而第一批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的原型直到1965年9月7日才開始飛行。
·連續性:在Clean被擊中後,滴落在船的帆板上的血時而有時而沒有。
·事實錯誤:在影片通篇經常可以看到越共使用曳光子彈,尤其在PT船上被敵軍火力進攻的時候,可以看到是紅色的。事實上,越共使用的是綠色的追蹤彈藥,美國軍隊才使用紅色的追蹤彈藥。
幕後製作
  面目全非的改編
  早在拍攝1969年的《雨人》時,時任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助手的喬治·盧卡斯就鼓動約翰·米利厄斯寫出一部越戰電影,後者想到改編約瑟夫·康德拉的小說《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只是他無意執導,而是希望盧卡斯擔綱。不過,導演拉羅爾·巴爾蘭德曾稱他在1967年就產生了拍攝《現代啟示錄》的想法,當時米利厄斯還沒開始動筆,他和製作人喬爾·蘭登(Joel Landon)達成協議,可二人最終沒能得到康德拉小說的改編權。
  科波拉支付給米利厄斯15000美元編寫劇本,並承諾如果影片拍攝成行,將再追加1萬美元。米利厄斯的劇本初稿完成於1969年,原定片名為“迷幻戰士”(The Psychedelic Soldier)。雖說影片劇本改編自《黑暗之心》,卻明顯與原著大相徑庭。康德拉在《黑暗之心》中融入了自己在非洲的親身經歷,當時他曾在一艘蒸汽輪船上任船長。小說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剛果自由邦,庫爾茨和馬洛(影片中的威拉德)都為殘酷剝削非洲工人的比利時貿易公司工作。當馬洛抵達庫爾茨的領地時,他發現已經陷入瘋狂的庫爾茨統治著一個小部落。在小說結尾,庫爾茨死在返鄉途中。小說中的馬洛是一名被派往庫爾茨領地收購象牙的領航員,後來馬洛逐漸迷上了庫爾茨,當發現庫爾茨的健康每況愈下時,馬洛極力想將他護送回家;而在電影中,威拉德是想把庫爾茨置於死地的刺客。米利厄斯希望將康德拉的小說當作一種寓言,因為小說情節過於簡單,根本無法完全遵從。在構思人物時,他還借鑒了身邊的第一手素材,他的好友弗萊德曾親眼目睹越共砍掉了村民們的手臂。科波拉告訴米利厄斯:“將你想要的每段場景都寫進這部電影。”米利厄斯先後修改了10稿,總計超過了1000頁。在60年代,嬉皮士中流行著一種紐扣徽章,上面寫著“Nirvana Now”,米利厄斯深受啟發,遂將片名改為“Apocalypse Now”。
  歷時漫長的籌備
  科波拉完全被米利厄斯的劇本吸引了,他將其形容為“一部喜劇和一部可怕的心理恐怖片”。喬治·盧卡斯起初有意執導本片,但要排在《五百年後》之後,在1971年才能開拍。他計畫在加州斯托克頓與薩克拉曼多之間的稻田中拍攝本片,他的好友、製作人加裏·庫爾茨還曾特地前往菲律賓物色拍攝地。按照兩人的最初構想,影片拍攝預算為200萬美元,採用紀錄片風格,使用16mm攝影機,雇用真正的士兵。不過,後來盧卡斯開始投身於《美國風情畫》,於是耽誤了《現代啟示錄》的拍攝。1974年春,科波拉開始同製作人弗雷德·魯斯和加裏·弗雷德裏克森商談影片的拍攝事宜。
  在拍攝《教父2》時,科波拉曾先後邀請盧卡斯和米利厄斯執導本片,由於兩人都忙於其他影片,科波拉只好親自擔綱。在科波拉看來,本片揭示了現代戰爭的本性,闡釋了善惡之間的區別以及美國社會對其他國家造成的影響。科波拉希望影片能帶領觀眾體驗一次前所未有的戰爭經歷,能促使觀眾產生和越戰老兵一樣的感受和反應。赴澳大利亞宣傳《教父2》時,科波拉和他的製作人曾前往北昆士蘭的凱恩斯考察當地叢林。後來他決定在菲律賓拍攝,因為便於利用美式裝備和廉價勞動力,而且製作人弗雷德·魯斯曾在菲律賓拍攝過兩部小成本電影,在當地結交了一些朋友。1975年末,科波拉重新修改了米利厄斯的劇本,並與聯美電影公司商談投資金額。按製作人弗雷德裏克森的估算,影片拍攝預算在1200萬至1400萬美元之間。後來科波拉的美國西洋鏡電影公司(American Zoetrope)向海外發行商募集了800萬美元,聯美電影公司出資750萬美元。在拍攝經費落實之後,弗雷德裏克森與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共進晚餐,後者同意讓菲律賓軍方協助拍攝。
  史蒂夫·麥奎因是扮演威拉德的最初人選,但他因不願出國拍片而謝絕了科波拉的邀請。科波拉又找到阿爾·帕西諾,可帕西諾認為影片拍攝週期過長,而且在多明尼加共和國拍攝《教父2》時,帕西諾曾飽受肺炎之苦,於是他一直對熱帶叢林心有餘悸。後來傑克·尼科爾森、羅伯特·雷德福和詹姆斯·凱恩也相繼與本片失之交臂。科波拉和魯斯想起了馬丁·辛,在《教父》開拍前的選角過程中,馬丁·辛曾為得到邁克爾的角色參加試鏡,雖然他未能如願,但還是給科波拉和魯斯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辛當時片約在身,一時無法出演本片。最終,科波拉決定啟用出演過《窮街陋巷》的哈威·凱特爾。1976年初,為了說服馬龍·白蘭度扮演庫爾茨,科波拉開出了350萬美元的天價,而白蘭度在片中的戲份只需拍攝一個月,這種巨額片籌在當時是前所未聞的。
  一波三折的拍攝
  1976年3月1日,科波拉率全家飛赴馬尼拉,為了長達5個月的拍攝,他們在那裏租住了一套大房子。3周後,影片正式開拍。不過影片剛剛開拍不久,科波拉就對哈威·凱特爾的表演大為不滿,他認為凱特爾很難將威拉德塑造成一位被動的旁觀者。看過最先拍完的一段鏡頭後,科波拉立即返回洛杉磯用馬丁·辛替下了凱特爾。
  5月26日,劇組在菲律賓的Iba遭遇了熱帶暴雨,滂沱大雨毀掉了影片佈景,劇組不得不停止拍攝。藝術指導迪安·塔沃拉裏斯回憶道:“雨越下越大,外面白茫茫一片,所有樹木的彎角都達到了45度。”片中花花公子性感女郎的表演佈景也難逃厄運,一個月的拍攝計畫徹底泡湯。大多演職人員選擇回國休整,而塔沃拉裏斯則繼續帶隊在當地尋找新的外景地並重新搭建佈景。據科波拉的妻子埃莉諾稱,影片拍攝被迫延誤6周,拍攝預算由此驟增200萬。
  同年6月,回到美國的科波拉看到了一本關於成吉思汗的書,隨即產生了完善庫爾茨角色的新想法。馬龍·白蘭度抵達馬尼拉時大腹便便,他和科波拉一起重新改寫了片尾,儘管當時白蘭度的體形有礙觀瞻,但科波拉毫不介意,他讓白蘭度穿上黑色服裝,只拍白蘭度的臉部,甚至還啟用了一位身材高挑的替身演員。
  1976年耶誕節過後,科波拉粗略觀看了已經完成的所有膠片,結尾依然懸而未決。1977年初,科波拉返回菲律賓繼續拍攝。3月5日,心臟病突發的馬丁·辛苦苦掙扎了400米才得到救助,4月19日,病情痊癒的辛重返片場。有謠言稱《現代啟示錄》曾有多個結尾,影片音效師理查德·貝格斯(Richard Beggs)澄清說:“影片從來沒有五種結局,即使剪輯版本不同,但確實只有一個片尾。”之所以會謠言四起,歸根結底是因為科波拉頻繁改動劇本,科波拉承認自己曾對結尾一籌莫展,因為體態過胖的白蘭度無法表演劇本中的場景。
  遭遇難產的上映
  5月21日,《現代啟示錄》終於殺青。科波拉告訴剪輯、音效師沃爾特·默齊只能給他4個月時間完成影片音效,默齊發現劇本使用了旁白,可科波拉在拍攝中未予採納。經過估算,如果沒有旁白,完成片中所有音效需要10個月,默齊必須另闢蹊徑,最終,他決定一改初衷,親自為影片錄製旁白。9月,科波拉向妻子坦言,影片如期上映的幾率只有20%。科波拉找到聯美電影公司上層,要求將首映日期從1978年5月推延至10月。在承受影片巨大壓力的同時,科波拉還因婚外戀而陷入了一場家庭危機。到了1978年5月,科波拉決定再將影片映期推遲到翌年春季。
  1979年4月,在科波拉組織的試映會上,900人有幸觀看了尚未完成的影片,但反響不容樂觀。科波拉隨即接到戛納電影節的邀請,雖然聯美公司不想在眾多媒體面前上映未完成版本,可科波拉想到了在1974年贏得金棕櫚獎的《竊聽大陰謀》,於是同意參展。在戛納電影節開幕的一周前,科波拉將影片秘密預映了三場,每場的版本都有所不同,科波拉本以為評論界會大加讚賞,卻不料作家兼主持人羅娜·巴雷特(Rona Barrett)在電視節目中大放厥詞,將《現代啟示錄》稱為“令人失望的敗筆”。在戛納上映的前夜,科波拉電影公司的技師們仍在忙碌,為達到四聲道效果,他們在影院牆上安裝了額外的音箱。當長達3小時的《現代啟示錄》在戛納落下帷幕,現場觀眾給予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在隨後的新聞發佈會上,科波拉譴責了攻擊他和這部電影的媒體,影評人雷克斯·裏德(Rex Reed)憤然離席。最終,《現代啟示錄》和《鐵皮鼓》同獲當年的金棕櫚大獎。
現代啟示錄 Apocalypse Now 獲獎情況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  1980
最佳音響 Nathan Boxer
最佳音響 Mark Berger
最佳音響 Richard Beggs
最佳攝影 維托裏奧·斯托拉羅
最佳音響 沃爾特·默奇
最佳影片 (提名) Tom Sternberg
最佳剪輯 (提名) Lisa Fruchtman
最佳藝術指導-佈景 (提名) Angelo P. Graham
最佳改編劇本 (提名) 約翰·米利厄斯
最佳藝術指導-佈景 (提名) George R. Nelson
最佳影片 (提名) 弗雷德·魯斯
最佳藝術指導-佈景 (提名) 迪安·塔沃拉裏斯
最佳男配角 (提名) 羅伯特·杜瓦爾
最佳導演 (提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最佳影片 (提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最佳改編劇本 (提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最佳剪輯 (提名) Gerald B. Greenberg
最佳剪輯 (提名) 沃爾特·默奇
最佳影片 (提名) Gray Frederickson
最佳剪輯 (提名) Richard Marks
金球獎(Golden Globe)  1980
最佳男配角 羅伯特·杜瓦爾
最佳原創配樂 卡邁恩·科波拉
最佳原創配樂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最佳導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Best Motion Picture - Drama (提名)
戛納電影節  1979
Competition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1980
最佳男配角 羅伯特·杜瓦爾
最佳導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最佳美術設計 (提名) 迪安·塔沃拉裏斯
最佳剪輯 (提名) Gerald B. Greenberg
安東尼·阿斯奎斯-音樂獎 (提名) 卡邁恩·科波拉
最佳剪輯 (提名) Richard Marks
最佳男主角 (提名) 馬丁·辛
最佳攝影 (提名) 維托裏奧·斯托拉羅
安東尼·阿斯奎斯-音樂獎 (提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Best Sound Track (提名) 沃爾特·默奇
Best Sound Track (提名) Richard P. Cirincione
Best Sound Track (提名) Nathan Boxer
最佳影片 (提名)
最佳剪輯 (提名) Lisa Fruchtman
最佳剪輯 (提名) 沃爾特·默奇
美國編劇工會(WGA Award (Screen))  1980
最佳劇情類原創劇本 (提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最佳劇情類原創劇本 (提名) 約翰·米利厄斯
日本學院獎(Award of the Japanese Academy)  1981
最佳外語片 (提名)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  1979
最佳影片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凱撒獎  1980
最佳外語片 (提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World Stunt Awards(Taurus Award)  2002
Best Fire Stunt (提名) Terry Leonard
Best Aerial Work (提名) Dick White
Best Fire Stunt (提名) Joe Finnegan
Best High Work (提名) Terry Leonard
Best Work With a Vehicle (提名) Terry Leonard
Best High Work (提名) Chuck Waters
Best Work With a Vehicle (提名) Joe Finnegan
Best Work With a Vehicle (提名) Kerry Rossall
Best Water Work (提名) Kerry Rossall
Best Stunt Coordinator and/or 2nd Unit Director: Sequence (提名) Terry Leonard
Best Stunt Coordinator and/or 2nd Unit Director: Feature Film (提名) Terry Leonard
Best Fire Stunt (提名) Kerry Rossall
World Stunt Awards  2002
Best Water Work (提名) 史蒂夫·博伊姆
Best Fire Stunt (提名) 史蒂夫·博伊姆
Best Aerial Work (提名) J. David Jones
Best Work with a Vehicle (提名) 史蒂夫·博伊姆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USA  1980
最佳男配角 弗雷德裏克·福瑞斯特
National Film Preservation Board, USA(National Film Registry)  2000
London Critics Circle Film Awards(ALFS Award)  1981
Film of the Year
London Critics Circle Film Awards(30th Year Anniversary Award)  2010
Grammy Awards(Grammy)  1980
Best Album of Original Score Written for a Motion Picture or Television Special (提名) Kenny Ascher
Best Album of Original Score Written for a Motion Picture or Television Special (提名) Paul Williams
Best Album of Original Score Written for a Motion Picture or Television Special (提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Best Album of Original Score Written for a Motion Picture or Television Special (提名) 卡邁恩·科波拉
Golden Screen, Germany(Golden Screen)  1980
(Tobis
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USA  1980
Outstanding Directorial Achievement in Motion Pictures (提名)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David)  1980
Best Director - Foreign Film (Migliore Regista Straniero)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Cinema Brazil Grand Prize(Cinema Brazil Grand Prize)  2002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Melhor Filme Estrangeiro) (提名)
British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  1979
Best Cinematography Award (提名) 維托裏奧·斯托拉羅
American Cinema Editors, USA(Eddie)  1980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提名) Lisa Fruchtman 

劇情照片

提出問題(250個中文字以內)
為了防止被大量張貼廣告,請輸入圖片中的安全碼